2025年8月1日汉口学院“栗乡萤火·汉院之光”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收官。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携手罗田县暑期课堂的小朋友们走过了一段丰富多彩的学习旅程。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也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强劲的动力。同时志愿服务队以扎实的行动交出了一份融合爱国、筑梦、文化、安全、自然的多维实践答卷。
薪火相传的青春征程 2025年暑期,“栗乡萤火·汉院之光”志愿服务队延续去年"基层连线,共谱国安"宣讲团的实践初心,在黄冈市团市委、罗田县团县委的协同支持下,于7月15日至8月1日深入罗田县皇庙岗、官渡河、楠竹林等社区,开展为期20天的"爱心托管班"暑期实践活动。团队以"爱心托管班"为载体,累计服务近百余名青少年,开展了多项课程,通过系统化课程设计与趣味化活动形式,为近百名青少年播撒国家安全意识的种子,延续了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的使命担当 。 课程体系的创新实践 以爱国之笔,绘就青春筑梦画卷 各社区开展主题特色课程推进爱国教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生活化;经典诵读课选红色诗篇培养爱国理念;普法课用案例助小朋友知法。课程宏观与生活兼具,助同学多角度受教,筑心中中国梦。 青年挺膺担当,共筑长江防线 长江意义重大,为推动其经济带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我们以贯彻相关重要精神为目标,设置长江大保护课程。从中帮助小朋友们认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性,期望能播撒环保种子,孕育可持续发展理念。 绘中国梦,传承五千年文化 为全面了解中华文明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爱心托管班里,志愿者依循习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开设中华特色传统文化课程。以中国剪纸课为例,志愿者鼓励孩子们发挥奇思妙想,用剪纸剪出心中所想。孩子们在创作中,将传统技艺与新创意结合,以独特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新一代青少年的创新风采。 进探索之门,绽兴趣之花 兴趣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钥匙,志愿者结合专业开设多样兴趣课程。声乐课上,悠扬旋律滋养心灵;课桌舞课程中,孩子们随乐舞出精彩;手工劳动课里,动手创作释放创意,感受手工艺之美;科学小实验“泡泡的张力”以趣味激发探索欲。这些课程兼顾实用与趣味,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拓展了孩子们的能力与视野,让学习满载收获与乐趣。 落实忧患意识 筑牢安全防线 出游与居家都存安全风险。为让同学们平安度夏,志愿者准备了防溺水、防火、用电、预防网络诈骗、野生动物保护等人身安全课程。预防中暑课成夏日健康“指南”,传授健康知识,为出游护航;安全用电课以疏忽引发事故的案例,让小朋友明白插座、电线背后的规则,守护家庭安全从细节做起;防溺水课用痛心事例,教导小朋友敬畏生命、注意玩水安全。这些生命安全课程如温暖守护灯,照亮前行路;急救知识似应急钥匙,开启自救互救大门,全方位守护小朋友生命安全。 展望未来,携手共进再出发 2025年8月1日下午,“栗乡萤火·汉院之光”志愿服务队于官渡河、皇庙岗、楠竹林三个社区的暑期课堂,为小朋友们举办了一场温馨的结业仪式。 仪式尾声,教室里悠扬响起《这世界有那么多人》的旋律,它如一条无形丝线,悄然将队员与孩子们的心紧密相连。这段时间,队员们与孩子们一同学习、游戏,共度了无数难忘时光,那些专注的眼神、欢快的笑声,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社区暑期课堂虽已落幕,但队员们的志愿服务之路仍在延续。此次经历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志愿服务的决心。未来,他们会继续秉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服务队的每位成员恰似点点萤火,虽个体微弱,但汇聚起来便能绽放耀眼光芒。他们将带着温暖与力量,在志愿服务道路上稳步前行,让栗乡处处洋溢爱与希望。 汉口学院副校长刘怡国、黄冈市团市委副书记涂梦佳对汉口学院团委“栗乡萤火·汉院之光”志愿服务队此次实践活动的鼓励及认可: 汉口学院副校长刘怡国表示:汉口学院团委“栗乡萤火·汉院之光”志愿服务队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传播了文化知识的同时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通过此次活动架起了校园与乡村的桥梁,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值得推广,期待大家持续传承这份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黄冈市团市委副书记涂梦佳表示:汉口学院团委“栗乡萤火·汉院之光”志愿服务队扎根基层,用热情与学识开展教学服务,丰富了乡村孩子的暑期生活,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基层的认识。用行动诠释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