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信光逐梦·文化创芯队来到享有“坝漆之乡”美誉的利川市毛坝镇,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坝漆制作技艺”传承人涂朝清老师,深入了解坝漆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与传承发展现状。
未经处理的土壤
书法大师仿周恩来总理提字
毛坝镇山清水秀,独特的气候条件孕育出优质漆树,产出的坝漆抓木力强、耐高温、耐腐蚀,漆酚含量高达82%,光泽度极佳,素有“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的赞誉,早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曾提赠“坝漆名冠全球”字样。 实践队抵达涂朝清老师家中时,他正在工作室忙碌。今年52岁的涂朝清,从17岁开始跟随当地漆工师傅覃太云学艺,两年时间便熟练掌握了不同环境下熬制、调配、运用坝漆的秘诀。此后,他在毛坝区民族竹木加工厂从事髹漆工作长达13年,技艺愈发炉火纯青,从割漆到髹漆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心应手。 在涂朝清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他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漆器工具令人目不暇接。涂朝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坝漆的制作流程,从夏至到寒露时节进山割漆,到将生漆加热、过滤除杂、脱水氧化制成可用的漆料,再到木胎制作、裱布、灰胎、髹漆、画工、打磨推光等繁复的漆器制作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制作一件漆器,仅髹漆就可能耗时数十天,每一道工序都急不得,要耐得住性子。”涂朝清说道。 队员们对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十分关注,向涂朝清老师询问能否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助力坝漆传承。涂朝清老师表示,目前坝漆传承面临着人才短缺、市场认知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如果能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线上宣传推广,制作坝漆技艺教学视频将有助于让更多人了解坝漆文化。 交流过程中,涂朝清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传承经历。他不仅走进高校课堂授课,还受邀前往日本考察交流,向世界介绍坝漆知识。如今,他的微信里有多个培训班级群,时常在线上为学员答疑解惑,其中不乏大学生向他请教坝漆技艺。 此次拜访涂朝清老师,团队成员收获颇丰。大家深刻认识到传统技艺的价值与传承的重要性,也思考着如何发挥专业特长,为坝漆传承注入科技力量。实践队成员贺莹莹表示:“这次实践让我对坝漆有了全新的认识,回去后我想运用所学,制作坝漆技艺科普短视频,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珍贵的非遗文化。”未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路径,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